本帖最后由 翎舟 于 2016-3-3 21:41 编辑
具有明确进展性病史和球部及肢体受累证据的典型病例,诊断较为容易,如果患者病情不进展,或甚至出现好转时,则需要重新考虑MND的诊断。许多患者往往需要通过随诊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。不同的MND/ALS临床类型在不同的病程阶段,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鉴别诊断所涉及的疾病有所不同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。
1.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:也以中老年发病多见,逐渐进展,表现为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,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。当合并有高颈段病变以及腰椎病时,肌电图也可以同时出现上、下肢的神经源性损害,容易与MND诊断相混淆。而在某些ALS患者也可以合并有颈椎病的表现。鉴别的要点在于:颈椎病延髓不受累;颈椎病往往伴有感觉异常和尿便障碍;在颈椎病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时,在同一节段进行多块肌肉肌电图测定时可以发现,正常与异常并存,特别是胸锁乳突肌、胸段脊旁肌测定一般正常;SFEMG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协助判定;颈椎MRI异常改变的程度,脊髓是否受压,髓内有无变性信号,也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。由于二者临床处理截然不同,准确鉴别至关重要。
2.多灶性运动神经病(MMN):在以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的MND患者,早期需与MMN进行鉴别,二者早期均可表现为局限性的肌肉萎缩无力,部分MMN患者在无力的肢体也可以出现反射活跃,可以有束颤。但MMN病程发展更为缓慢,多年后症状可仍较局限,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发现传导阻滞是MMN的特点,有助于二者的鉴别,针极肌电图在临床未受累肌肉往往正常,与MND所表现的广泛性失神经和神经再生不同。在MMN,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效。对于已经出现明确上运动神经元体征者,则易于鉴别。
3.副肿瘤综合征: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体征可以与MND患者完全相同,但是患者体重下降往往较明显,甚至出现恶液质表现,全身检查可以发现恶性肿瘤,可以伴随有相应部位的内科症状、体征。肿瘤及时切除后,部分患者症状可以改善。对于老年患者,尤其需要注意筛差,排除合并肿瘤的可能性。
4.ALS叠加综合征:为多系统变性疾病,患者在有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同时,往往合并有其他系统变性的表现,如帕金森综合征、尿便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等植物神经症状、痴呆等,症状进行性加重,往往很难归于具体某一类变性病。
5.单肢肌萎缩(平山病):男性受累多见,多于青少年发病,发展缓慢,部分患者发病几年后一直保持稳定,多表现为单肢或双侧上肢远端的肌肉萎缩无力,腱反射可以减低或活跃,肌电图可发现颈部水平的神经源性损害,部分患者下肢肌电图也可以异常,通常无球部受累的表现,部分患者颈椎检查可见韧带钙化或骨关节病变。对于以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的患者早期需与该病鉴别。
6.Kennedy’s syndrome (X-连锁脊球神经元神经病):男性,中年起病,有家族史,为性连遗传,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近端肌肉萎缩无力,上肢和球部受累为主,伴有内分泌功能异常,如糖尿病,男性乳房发育等,雄激素受体异常,本病进展缓慢,预后良好。该病需要与进行性肌萎缩进行鉴别。
7.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:多在中年起病,患者幼年时均有脊髓灰质炎病史,约在急性脊髓灰质炎后15年以上发病。发展缓慢,临床表现为在原有残疾基础上,出现新的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体征,患者往往伴随有系统的其他症状,如关节痛、肌痛、全身疲乏感等。肌电图可见神经源性损害表现,自发电位相对较少,其异常的分布也非广泛性。单纤维肌电图纤维密度可以增高,但是Jitter增宽不明显。该病需要与进行性肌萎缩鉴别。
8.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(CIDP):临床也可以表现为四肢进行性发展的萎缩无力,需要与进行性脊萎缩进行鉴别。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一般伴有感觉异常,电生理检查可以发现感觉和/或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,出现波形离散或传导阻滞,F波传导减慢,出现率下降。腰穿可见蛋白细胞分离现象。激素或其他免疫治疗有效。有助于和MND鉴别。
9.其他需要鉴别的其他疾病:需要与进行性肌萎缩(PMA)鉴别的疾病还包括颈椎合并腰椎神经根病等;原发性侧索硬化还需要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、多发性硬化等鉴别;以进行性延髓麻痹为主要表现者需要与重症肌无力、脑干或颅底占位性病变相鉴别。ALS早期以上肢萎缩为主要表现者还需要与脊髓空洞症、慢性铅中毒等鉴别。某些ALS患者还以呼吸困难、低氧血症直接就医于呼吸科。详细的病史、感觉异常、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鉴别价值,必要时还需要行腰穿以及内科相应检查进行鉴别。良性肌束颤动以及某些神经症的患者出现肌束颤动时,需要肌电图进一步检查,以与神经源性损害相鉴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