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木易小小 于 2021-3-1 10:45 编辑
不典型渐冻症病例2:Brait-Fahn-Schwartz病
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刘向一
患者是一位59岁的先生,就诊前2年出现左手轻微抖动,随后右手也出现相似情况,且逐渐出现夜间睡眠行为改变,表现为睡梦中大喊大叫。就诊前11个月自觉上楼梯时感费力,平地行走耐力下降;10个月前双手静止时抖动明显同时伴无力,并出现言语不清、声音变小,偶有呛咳,同时感全身“肉跳”。无神经疾病家族遗传病史。
神经系统查体发现患者面部表情减少,Myerson征阳性。构音障碍(+),舌肌可疑纤颤。双手及双下肢均可见肌肉萎缩,双上肢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,右下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。有姿势性震颤,伴可疑的静止性震颤,但转身、连带动作正常,姿势反射正常;上下肢病理征均为阳性。肌电图提示“广泛神经源性损害”特点。
筛查自身免疫、肿瘤标志物及重金属等均未见异常。考虑ALS叠加综合症,给予利鲁唑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同时,使用左旋多巴改善锥体外系症状。患者在应用左旋多巴后,震颤等症状明显减轻。
临床诊断ALS时,如果患者除上、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外,同时还发现累及锥体外系、自主神经等其他系统的情况,被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综合症(ALS-plus)。研究显示,ALS-plus并不罕见,但若因ALS的肌肉萎缩、肌肉无力症状较重,其锥体外系症状常常易被忽略故而难以发现。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症状体征包括姿势反射异常、震颤、强直等,目前ALS-plus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,一般对症治疗(如左旋多巴)的效果往往不佳。
ALS合并帕金森病则更为罕见,这一表型首先由Brait、Fahn、Schwartz三人于1973年报道,故称Brait-Fahn-Schwartz病,目前全世界相关报道尚不足50例。区别于一般ALS-plus的特点是,该病患者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良好,其肌肉萎缩和锥体束征表现一般晚于或同时和锥体外系症状出现。在基因方面,大多数患者无明确的致病基因,仅有一例家族性患者存在与帕金森病相关的DJ-1基因突变。多巴转运体PET扫描可见典型的帕金森病改变,支持除运动皮层外,基底节区也是疾病的受累部位。关于这种疾病是否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特殊类型,或仅仅为两种经典疾病同时共存发生,病理上是否为TDP-43和α突触核蛋白同时沉积,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。
作者简介:刘向一,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,主要研究领域为运动神经元病、周围神经及肌肉病理。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,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,代表作DCTN1 gene analysi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poradic ALS 已被引用47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