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木易小小 于 2016-3-20 09:43 编辑
诊断是个关键问题,最近几年由于对学术的钻研,精力的投入,资金的投入等种种不同,导致医院,医生之间对于业务的精练度都呈现很大的差异,许多专业志不在此的医生都没有及时充电,所以对ALS几乎是一窍不通,或者是根本没有诊治经验。在国内有的医科大学里,甚至连ALS这一课都没有上过,所以,医生不懂此病也就成为必然。好的医生在临床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,不断学习,遇上疑难杂症不草率放过,这样才会不断提高,和著名专家在一起也能积累更多的治病经验。但是如果不是这样,那么倒霉的就是患者。因此,如果患者遇上这样的医生(专家)就等于上神经科看病遇上消化科的医生一样,虽然都是医生,都是神经科医生,但是专业不同,对ALS的诊断水平,治疗经验就会千差万别。导致的结果就是患者遭殃,不是被“吓死”,就是被“害死”。
为什么说是被“吓死”呢?因为,ALS是一个绝症,目前的医疗水平不可能治好,这是世界性的难治之症。如果被误诊为ALS,那不等于被判处了死刑缓期执行吗?一些意志薄弱者一定会受不了这个打击,为了不拖累家人而自寻短见,那不是被吓死了吗?
而“害死”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。这里不是说医生主观上要谋害病人,而最主要是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诊治经验所造成的。因为ALS是一个很罕见的疾病,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六,很多医生一年都不一定碰上一例,所以导致很多医生不会重视这个疾病。而且这个疾病很容易和其他常见病混淆,诊断还需要有很强的神经内科的基本功和必要的电生理技术等设备,因此,误诊率高也就不足以怪了。虽然ALS不能治愈,但是早期正确干预还是对患者大有裨益的。目前,国际上ALS治疗原则提倡“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”,因此,诊断越早,治疗越早,患者的生命延长将会更长,质量更高。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,那么也就失去了治疗的价值,往往当患者辗转反复最后来到具备技术条件的医院被确诊是ALS的时候,已经回天乏术,患者往往不到一年就早早就离开了人世。所以说,耽误了诊断,导致了失去最佳治疗时机,那算不算是在害人呢?
随着科学的进步,国际上的诊断技术在不断提高,这和医院的学术氛围,医生的继续在教育有关。在一些大医院,医生对ALS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,不断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技术成果,不断钻研诊治技术,因此,在这方面他们的业务精湛,技术精良,能够对患者负责,可以说患者到了这些医院,找到这些专家,就等于在治病的第一步就取得了胜利,赢得了机会。
国外ALS中心,对患者诊断已经可以提前到患者发病后平均11个月。而国内患者调查发现,大多数在17个月,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?主要还是一个技术问题。很多医院没有合格的技术和设备,没有专业的ALS研究人才,所以患者往往因误诊而被耽误病情。患者往往需要经历3-4次的不同医院的多次就医,最终才能被确诊。
这是一个叫PCS的患者的诉说: 因为ALS这种病发病率较低,患者较少,对其诊断和治疗尚有不少困难。但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,应该做到: <1>如没有充分的检测化验或者专家会诊,不要轻易下结论。我哥两年前(2006年)右手虎口处肌肉开始萎缩,后逐渐向手臂发展,无力且无法抬臂。以为是右手出了问题,于是去华山医院看手外科,该科的陈德松医生(不知是教授还是主任,故称医生)不知有什么依据,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,于2007年10月份做了臂丛神经松解手术。手术后不但没有好转,而且加重了,左手的肌肉也开始出现了萎缩.于是我哥今年3月份又去华山医院看了陈医生,陈医生说是缺少锻炼造成的,并又开了3000多块钱的药带回家来吃.直到今年10月份感觉明显不适,去了湖南湘雅医院,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,后又去了三O一医院,黄旭升教授再次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.从开始发病到确诊竟然用去了两年的时间,延误了治疗的最好时机,及早诊断太重要了,陈德松医生如此妄下结论并动了手术,简直是谋杀和犯罪。 <2>给患者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.在我陪哥看病的几家医院,如果不是患者主动提及和要求,很少有专家或教授教你怎样去治疗和保养.我认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,而且越详细越好。 <3>应该设一个可信度高,信息灵通的解疑释惑平台.所有患者都希望得到多途径的治疗,无论是西医,中医还是其他偏方,但这里面的虚假信息太多,若能通过这个平台过滤一下,那就太好了。
|